房天下> 正文

的论坛

房天下成都二手房网  2013-05-09 13:42:00  来源:西部财经
[提要]六月,“《财富》全球论坛”即将亮相成都,而借着“《财富》全球论坛”的东风,成都本土造众多论坛也不甘寂寞。办个论坛,成为当下一句 时髦的话。“论坛之城”,成为了这座城市新的代名词。

每年, 各地举办的大大小小的论坛不计其数。

在成都,据本地博览局的官网数据称,仅2012上半年,各类会议论坛就达7971个。

至于各种民间草根论坛,则不计其数。

六月,“《财富》全球论坛”即将亮相成都,而借着“《财富》全球论坛”的东风,成都本土造众多论坛也不甘寂寞。办个论坛,成为当下一句 时髦的话。“论坛之城”,成为了这座城市新的代名词。

在这些可谓多如牛毛的本土造论坛中,能够给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并不多。究其症结,有先天环境缺陷,也有后天发育不良,致其多难脱虚邪浮躁之气。

反观同为“草根”出生的“《财富》全球论坛”,其一以贯之的理念及模式,以其 的实力和技巧 财富界话语权,从而树立自身品牌影响力。

成都不一定非得再造出一个“新财富论坛”,但本土造论坛要想走出当前的怪圈,当摒弃虚浮之气,潜心研究市场需求,正本清源,走差异化道路,本土造之论坛,与“品牌”的距离,才有可能缩短,再缩短。

于此,本刊 解读《财富》论坛品牌运营“秘籍”,意在为成都本土造论坛之出路注入一份正能量。

一个传媒 国打造的超级传奇 《财富》全球论坛之品牌成长简史

1995年起,《财富》推出每16—18个月在全 范围内选择 具吸引力的热门地点举行一次的《财富》全球论坛,这一“动作”挑战了全球媒体策划创意的极限。

从《时代》到《财富》:一本企业家必读杂志的诞生

1898年4月3日,美国来华传教士路思义的长子在中国山东省蓬莱市出生,他就是日后成为美国“传媒大 ”的亨利•鲁滨逊•卢斯(HenryRobinson Luce)( 以下简称“卢斯”)。1921-1922年,卢斯先后在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和巴尔的摩《新闻报》担任记者。有着崇高新闻理想的卢斯,在1923年与好友哈登在纽约共同创办了《时代》周刊,卢斯任发行人,哈登任总编辑。《时代》周刊成为美国 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的杂志,成为打破了报纸、广播对新闻的“垄断”的大众性期刊。善于利用历史资料和收集现实材料的卢斯,使《时代》刊登的文章比报纸和广播更具有可读性。与此同时,有着独特写作风格与活泼的版面编排的哈登也促使《时代》周刊很快成为当时销路 广、影响 的期刊之一。

1929年,好搭档哈登因病去世,卢斯兼任总编辑职务,为了迅速扩大市场,让更多读者认识、了解《时代》,卢斯再出创举, 出版《时代》周刊国外版,《时代》周刊迈出了走向全球的 步。然而,初步取得成功的卢斯并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而是以《时代》为核心,陆续出版了《幸福》、《生活》等 期刊,组成了美国 的出版托拉斯企业——时代华纳出版公司。至此,卢斯的“传媒 国”开始有了雏形。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时代出版公司进一步扩张,将出版物扩大到图书等更多品种,并在几十个国家设立了子公司。

在时代公司继《时代》周刊后陆续出版的期刊中,《财富》杂志可谓一鸣惊人。1930年,卢斯先人一步认识到商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创办了这本深具持久影响力的商业杂志。这份着重反应工商业动态,刊登有关经济问题的研究类文章,报道商情分析、经营管理、生产组织和技术革新等方面情况的杂志,将搜集整理美国及 上的工商企业经营情况作为主要内容,迅速赢得了 工商业界巨头的欣赏和重视,并掀起了一股订阅风潮,那时的 工商业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凡是有抱负的企业家必读《财富》杂志。

《财富》500强排行榜: 的 经济状况晴雨表

《财富》杂志的大获成功,也促使着该杂志往更宽泛的方向发展。围绕《财富》而衍生的“《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和“《财富》全球论坛”,就是《财富》杂志商业运作取得成功的两张标志性“名片”。

《财富》办刊期间,卢斯不断接受和听取同行的建议,适时调整办刊策略。1954年,卢斯接受一位名叫埃德加•史密斯的编辑的建议,根据《财富》资料库中 企业提供的财政数据,在全球 推出“《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在推出之初就有了精准的定位:该排行榜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不代表任何国家政府和国际官方组织。以这样的定位和 的数据做支撑,该排行榜一举成为 企业用以判断自身实力、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 经济状况 性的晴雨表。

伴随“《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的成功,《财富》自身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的发行供不应求,1978年,该杂志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发行量超过100万份。《财富》强调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始终坚持自己固定的读者群——中 经理人,在全球的定位是报道大新闻、大企业和大人物。 500强的生死沉浮是其拳头产品。其追求的是报道的 性,同时突出商业新闻中激动人心的一面。《财富》现在每年公布许多排行榜,其中包括 名人收入排行榜、中国 企业100强排行榜等。


《财富》全球论坛:挑战全球媒体策划创意极限

“《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给全球 企业经理人带来的兴奋感还未消退,《财富》杂志再出新动作,将卢斯的“传媒 国”又一次推向万千镁光灯下,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1995年起,《财富》推出每16—18个月在全 范围内选择 具吸引力的热门地点举行一次的《财富》全球论坛,这一“动作”再次挑战了全球媒体策划创意的极限。“《财富》全球论坛”的推出旋即被视为 政经巨头“脑力激荡”、“激发新思维”的思维盛宴,而有幸被《财富》全球论坛选中的城市,就把全球大亨的视线集中在了这个地方,也促使大亨们重视这个地方的经济环境及其变化,关注这里的 动向。因此, 上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争相在本国、本市举办财富全球论坛,把论坛作为了解国际趋势,展示本国经济环境,捕捉 商机的重要机会。

旨在通力打造一本立体版、互动版和现场版的《财富》杂志的“《财富》全球论坛”,历届论坛都邀请全球各大公司的董事长/ 执行官/总裁、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经济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之道。为确保高水平的会议质量,《财富》全球论坛只通过邀请方式组织,出席者 于各大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和 执行官。

“《财富》全球论坛”迄今为止已分别在新加坡、西班牙巴塞罗那、泰国曼谷、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上海、法国巴黎、中国香港、美国华盛顿、中国北京、印度新德里、南非开普敦举行了11次。业内人士指出,把这11次论坛的主题、举办地、时间等关键元素串联下来,本身就是一份 经济发展轨迹的生动记录。

《财富》曾指出,过去几年,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正在崛起,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自己的账目按照西方财会标准进行审计,跻身于全球500强之列的中国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财富》及时来到中国市场抢先落脚。以1999年上海《财富》全球论坛为例,该论坛确定的具体议题包括:当今中国的法律体制。中国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全球金融体系融合、证券市场、风险 、企业兼并、品牌塑造、消费趋势”等,同时,还就能源和环境、电子商务、全球娱乐化、网络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研讨,无不击中当时中国及 经济发展的要害,并具有引导潮流的前瞻性。

回顾历届论坛,之前《财富》全球论坛已在中国举办了3次:1999年,上海,主题:“中国未来五十年”;2001年,香港,主题:“亚洲新貌”;2005年,北京,主题:“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而即将迎来的 2届《财富》全球论坛则把会议选址在成都,主题为“中国的新未来”。(综合编辑/李霞)

一个商业时代的媒体运营神话 《财富》全球论坛之品牌竞争力解读

1929年,《财富》创始人亨利•卢斯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所说,也许更能解释《财富》与《财富》全球论坛的成功奥秘:“基本上,商业就是我们的文化,因为它就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控制我们的生活……简而言之就是现代企业,企业就是我们的生命,它是艺术家、牧师、哲学家、医生的生活必要条件……普通人更是随时都必须与企业发生关系。”

《财富》杂志(以下简称“《财富》”)是全球企业兴衰的见证者,它记录了美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变迁和企业发展,而它自身则是期刊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以100万份左右(小区网论坛)的发行量成为 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

与此同时,《财富》也是媒体成功运营、充分开发资源 的一个经典案例:其衍生媒体产品“《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财富》全球论坛”,不仅是独树一帜的财经媒体衍生产品,而且成为经济趋势的风向标和商业精英聚会的盛宴。即使仅从杂志本身来看,无论是内容策划、报道方式,还是管理模式、广告经营,都可圈可点。

从《财富》杂志到《财富》全球论坛

品牌基础: 引人入胜的财经杂志

品牌关键词:企业界身份象征

财经媒体的兴起与繁荣,跟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下,美国经济异军突起,而 次 大战并未殃及美国,相反,在20世纪的头20年里,美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的飞速发展,显然对商业杂志的产生、演变提出了时代要求。一方面,要与经济趋势相适应,囊括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更贴近企业,满足读者对财经资讯的需求。美国《时代》杂志的创始人亨利•卢斯看准了这一市场空间。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详细调研后,他决定出版一本外观极尽豪华、插图极其珍贵、文章能够被公众认可的商业杂志。1930年,《财富》创刊。 期杂志184页,售价1美元。《财富》定位于关注工商业企业,追求成为美国现有刊物中品相 精美、内容 、文章更能引人入胜的财经杂志。而此后几十年的发展经历证明《财富》做到了。

20世纪40年代,《财富》的发行量上升到20万份,被《财富》报道,逐渐成为美国企业界一种身份的象征。1954年,《财富》 次推出工业企业500强排行榜这一衍生媒体产品,受到美国乃至全球企业界的欢迎,成为了解工商业发展的窗口和衡量企业、产业变化的动态标准。60年代,《财富》的发行量达到60万份,1977年发行量为62.5万份。1978年1月,《财富》改为双周刊。1983年,《财富》创办国际版,增加了国际商业方面的内容,减少了有关美国的消息和文章。1995年开始,《财富》推出了《财富》全球论坛,定期在 上选一个 具经济活力或发展 的地方,邀请全球企业精英及 的政治家、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全球工商界关心的问题,是 上规格 的经济论坛之一,被视为 经济界巨头激发创新思维的思想盛宴,它也成为媒体通过衍生产品扩大影响并盈利的成功典范。

“记者的观点是不能被收买的。”

品牌保障:独特的公司结构

品牌关键词:内容为 商业文化 公信力

《财富》的核心经营理念是做“全球 的商业杂志”,并一直强调内容的重要性,而其迅速发展的历程,也得益于它的内容和报道方式。它为企业家提供经济走势、产业变革、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及时报道工商业界所关注的问题,而早期关于大企业商业道德方面的问题报道,更是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受到读者的青睐,《财富》强调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文章,使其内容 人情味,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为杂志品牌的延伸,《财富》全球论坛同样重视内容,一再强调把精力放在有吸引力的内容和营造良好的会议气氛上。


《财富》的国际编辑总监RobertFriedman总结了财富办刊的三个要素:一是重用出色的写作人才,而不是经济学家,关键是写出人们喜欢的东西;二是要有好的图片、好的设计;三是要有 的报道,加大深度分析方面的报道,不要怕评点大企业的 总裁。

《财富》的运作实行独特的公司结构,它由两个独立并行、互不干扰的序列组成。编辑系统, 首脑是总编辑;经营系统, 首脑是总裁。总编辑与总裁平行并列,没有隶属关系。总编辑不考虑广告、赚钱,只考虑如何按编辑系统的原则和理念办出一本读者信任的 杂志。总裁负责市场推广和赚钱,但绝不能对总编辑施加任何影响,不能干预报道。这种独特的公司结构,确保了《财富》能长期恪守职业道德,真实与公正地报道和评价工商业的人物和事件,在它的读者主要是工商业界首脑中树立了 ,具有高度的公信力。

曾经有一个关于《财富》坚持客观报道而牺牲巨大商业利润的经典案例:1997年,《财富》发表报道,对当时的IBM总裁进行无情抨击,此后一年中,IBM撤销了在《财富》的500万美元的广告,总编辑休伊并不为此后悔,他说:“记者的观点是不能被收买的。”高度的公信力是传媒的无价之宝,就在IBM撤出广告的第二年,《财富》的广告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13.6%。现在,IBM又重新回到了财富广告商的行列当中。

1929年,《财富》创始人亨利•卢斯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所说,也许更能解释《财富》与《财富》全球论坛的成功奥秘:“基本上,商业就是我们的文化,因为它就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控制我们的生活……简而言之就是现代企业,企业就是我们的生命,它是艺术家、牧师、哲学家、医生的生活必要条件……普通人更是随时都必须与企业发生关系。”

“《财富》全球论坛就是打造一个现场版的《财富》杂志。”

品牌价值:衍生产品效应 化

品牌关键词:品牌效应 盈利模式

《财富》的成功历程给业界一个启示:一本杂志要想获得较高的 度和影响力,要想在众多行业竞争力中脱颖而出,必须发挥品牌的力量。品牌代表着受众对媒体的认知、体验、信任及感情,代表着媒体经营者与受众之间所建立的良性循环关系,这种良性稳定的关系就是杂志发展的 动力。时至今日,《财富》这个响亮的品牌已经为全美国乃至全 所认同,即使没有真正读过《财富》的人也会因它的名声对其刮目相看。

从建立一个强大品牌到价值链的进一步延伸,《财富》很好地利用了品牌的 ,其品牌经营策略就是以杂志为基础来构建一个价值链,并随着《财富》品牌的进一步延伸,实现对品牌效应的 利用和品牌衍生产品的价值 化。

“《财富》全球论坛就是打造一个现场版的《财富》杂志。”《财富》的论坛总监RoberBierman先生曾说,在他看来,《财富》之所以在财经期刊界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影响力,虽然与杂志本身 的内容有关,但更得益于这种依靠品牌的力量所建构起来的如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和《财富》全球论坛等跨媒体衍生品经营。

《财富》全球论坛不仅大大提高了《财富》的地位和影响力,还带来了极大的品牌效应,它所拥有的一套完全市场化的盈利模式,为《财富》带来了滚滚财源。2005年“北京财富论坛”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北京财富论坛的收入包括参会费收入、赞助费收入、广告收入等。据《财富》全球论坛驻中国 代表吉米介绍,就参会费用而言,外方CEO会费每人5000美元,中方人士每人1500美元。二是赞助费收入。《财富》论坛拥有一套类似于奥运会的成熟赞助模式,将赞助商分为若干等级,有白金赞助商、 赞助商、白银赞助商、资讯伙伴、供货商和经济发展赞助商几等。根据级别不同,赞助商拥有的权利有所不同,如主要赞助商可以在会场制作指定格式的公司宣传,并获得几个参会 ,更 别的赞助商还可以搞小范围的早餐会,北京财富论坛的赞助费收入可能在150—200万美元之间。而单是参赛费用与赞助费用这两项收入,《财富》论坛3天至少就有350万美元的收入。第三是广告收入。广告是论坛的另一大经济效益来源,美国 财经期刊走的都是广告经营路线,广告和编辑页数所占的比例一直在1:1左右,多为如 、名表名车、航空、数码产品、 器材等商业用品广告。而各大企业也乐于在论坛举办期间不惜重金购得广告席位,使《财富》轻松获得大笔 。难怪时代华纳负责国际事务的 副总裁彼得•沃尔夫(PeterWolf)在2005年5月18日北京财富论坛闭幕的新闻发布会上称:“2005《财富》全球论坛实现赢利。”Robert认为,在论坛的收入模式上,60%来自赞助商,40%来自报名费更为合理。(文/综合编辑 李霞)

“成都本土造”论坛 路在何方?

“2013《财富》全球论坛”进入了倒计时的 后阶段。借着《财富》全球论坛的东风,从年初开始,五花八门的“论坛”轮番上阵。成都,这座中国西部 具有实力和 度的会展会议名城,一夜之间刮起一股 的论坛“飓风”,整座城市仿佛患上了“论坛综合症”,挑战着人们的审美耐受力。

1月16日,由亚洲财富(北京)会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亚洲财富论坛四川分会成立大会暨2013中国(都江堰)文化创意论坛”在都江堰拉开帷幕。

4月11日,由媒体主办的首届“中国(成都)财富之春全球论坛”在成都正式开坛。该论坛邀请到了通用电气前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中国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 计、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等国内外多位商界 参会。其主办方更是借力“2013《财富》全球论坛”以吸引关注,将之称为财富论坛的“前奏和预热”。

越临近财富全球论坛会期,跟“财富”二字相关联的本地论坛活动就越加密集,“论坛之城”,或许可以成为这座城市新的代名词。


品牌论坛 让成都聚集能量

论坛具有聚智慧、聚人气、聚商气等作用。近十年来,对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办一场像模像样的论坛活动,可谓一举多得。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 、科技、商贸、金融、文化 ,近年来头顶多项殊荣,开放包容的的城市性格,让论坛在这座城市的作用发挥到了 。

记者据媒体报道资料粗略统计,成都在2012年举办的规模较大、在地区或行业形成一定影响力的论坛数量大概有30余个。

仅在去年3月,就有“2012全球白酒论坛”、“2012年春季(第22届)糖酒企业营销论坛”、“2012中国(蒲江)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相继登陆成都。

去年4月,“2012中国指数和量化 论坛”在成都开幕。

去年5月,“2012成都商务及会奖旅游论坛”、“2012亚太地区航线发展论坛”、“西部互联网经济高峰论坛”等活动陆续开展。

从去年6月开始直到年底,除8月外,每个月至少都有3个以上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在成都开幕,这其中,“2012年(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创意成都2012创意改变城市论坛”、“2012中国物联网产业创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等论坛,都是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品牌的论坛 。

2013年,对于成都论坛业来说,是一个值得自豪的年份。6月,除了人尽皆知的“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花开锦城外,9月,第十二届 华商大会主论坛“中国经济论坛”以及“全球华商 论坛”也将于当月24-日25日在成都粉墨登场。两大盛会的落地举办,对于成都的区域营销、产业发展、信息交流,乃至旅游业、商贸业等等的繁荣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成都在帮助大家搭建一个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聚焦了乃至全 的目光,聚集了发展的能量。

成都这座神秘的城市,以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种 ,把论坛的级别玩得如此之高,让周边兄弟省市望其项背,捶胸顿足。

草根论坛 如何凤凰涅槃

长期奔波于国内论坛 线的某位经济学者认为,论坛也有“真”、“伪”、“贵”、“贱”之分。记者发现,国内发起比较成功的一些论坛,很大程度上都带有较强的官办背景,多为政府主办或幕后支持。而对于一些草根背景的论坛,运营状况则比较尴尬,也很难形成真正的品牌。

为了追逐短期经济效益,许多草根办会者急功近利,“俗套”而 。据记者调查,成都每年多如牛毛的论坛多为一些由社团组织、文化公司、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培训机构、草根俱乐部甚至是开发商等类型的企业组织的。目前“成都造”草根论坛大量存在此类现象:少许的费用请几个到处走穴的专家或业内人士,捆绑以组织方自身产品和服务销售,个别再点缀一两个洋人面孔的专家,然后四处拉赞助,八方游说听众,于是,一场冠以“论坛”的活动横空出世。由于论坛主办方资源控制力弱,经费没有保障,运营模式传统而单一, 性缺乏,让论坛活动雷声大雨点小, 后草草收场。被许多参会者指责为“挂羊头卖狗肉”。

参会者也疲于奔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企业老板和中高层如今患上了“论坛综合症”。面对许多论坛的演讲内容大而空,各路专家走马观花上台,蜻蜓点水发言,专家仅仅成为汇集人气的嘘头和旗号,让听众越来越缺乏兴趣;而更多人在面对众多来路不明、目的不明、名头很大的论坛活动组织方邀请的时候,直接选择避而远之。

草根论坛,无疑会对民间论坛业的繁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论坛组织者如何树立服务意识、品牌办会意识,提升自身办会能力和会议品质,真正培育好成都造的品牌化论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会展业如何走出“首届”怪圈——也即“首届”即是“末届”。希望同属于“草根”出身的财富全球论坛本次在成都的举办,能给本土办会者,带来一些思想和观念的冲击与洗礼。

论坛节会 相互捆绑做大增量

据记者观察,如今成都的80%的论坛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节会、展会活动进行捆绑,互相助力。

同样,如今举办的各种大型节会、展会活动,一定也要捆绑进各种主题论坛项目,不然那不叫“会”。成都每年很多大型论坛活动依附于“糖酒会”、“西博会”、“软洽会”、“国际车展”等大型展会推出。据知情人士透露, 是许多由政府出资的论坛活动,之所以要与大型活动捆绑推出,除了整合资源做大增量和借势的好处外,还有比单独申报论坛经费更加便利的好处。比如每年的“西博会”,捆绑进的包括论坛在内的,由各级政府举办的附属活动就多达上百个。

论坛与展会、节会活动的成功捆绑,共同铸就了一个巨大的吸金池。记者从四川省博览局网站了解到,仅2012上半年,成都已举办各类会议论坛7971个,实现外地来蓉参会参展627.5万人次,拉动消费203.6亿元。政府计划到2015年,成都年举办国际国内重要会议数量将达100个以上,参会人数500人以上的会议将超过50个;而与之相捆绑的年举办会展项目将达500个以上,其中国际化会展项目100个以上;年举办节庆活动数量将达200个以上,参节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节庆活动数量达30个以上。到2015年,将形成10个以上会展品牌,主要包括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在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到2015年,会展业直接收入达到100亿元,间接收入达到800亿元。从而把成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之都”。


论坛落地 务实务均要结合

“目前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有一定差距,虽然不定期引入了如财富论坛这样全球性 品牌的论坛在成都举办,但那毕竟是 轮流转的事情。财富论坛结束后,成都仍然需要一些好的属于自己的本土化论坛品牌,务实的论坛,那样不仅可以吸引别人来成都参会,还可以走出去办会,以达到推广成都的目的。”四川大学一位长期研究论坛经济的专家对记者说。

“举办一个论坛,规模小的花销十来万元,规模大的动辄数百万元。当这样一笔大额投入打造出来的是无数次枯燥乏味的活动,而没有办法落地,没有办法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对组织者和参与者而言都是极大的浪费。因此,如何提升本土论坛的水平,实现论坛的实际效用与品牌化,并 终利用品牌论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当前本土化论坛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本土化的中小型论坛而言,更多的像个实战课堂。”4月27日,由本刊承办的“2013中国西部民间金融高峰论坛”上,除了邀请到茅于轼这样的专家进行宏观经济方面的演讲和对话外,其余嘉宾全是在国内研究领域和产业一线的代表人物。整个论坛其实更像是个实战大讲堂,听众与讲师互动甚好,论坛时间一再延长,演讲者和听众都不愿意离开。

“举办论坛要搭建一个系统又富于前瞻性的交流平台”,西南英国商会相关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论坛能否对参与者构成吸引力,除了前瞻性和系统化,主要还是看其论坛主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据记者了解,去年西南英国商会曾经组织过几次与欧盟国家 新的税收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相关的论坛活动,邀请到了这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和相关 中介机构负责人参会发言。这些论坛活动的规模虽然不大,参与人数也不多,但是却有较强的针对性。尤其是那些有兴趣到欧洲国家 “捞金”的本土企业家,均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论坛的实际效用,是衡量一次论坛活动是否成功 主要的依据。”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刘兆安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举办论坛往往会考虑接受邀请的参会企业和个人 需要的法律帮助是什么, 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是什么。“我们刚举办了一场‘小贷行业风险控制管理法律实务及发展与创新论坛’,所设置的选题正好契合了时下各方对小贷公司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困难,以及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力等热点话题。对于受邀小贷公司、商协会及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都是它们 关注的问题。”

由此可见,如今很多论坛或许更多地在关注一些国际国内前沿性的、宏观性的话题,这些数据发布、行业分析、他山之石都能撼动业内精英的内心,弥足珍贵,但千万别忽略了更多听众的现实需求。“论坛不是 个别群体、决策群体的专利,让大众化论坛、务实性论坛繁荣起来。论坛其实可以理解成为是一个再学习的课堂,或许,这正是成都本土论坛组织者在未来可持续关注和突破的价值所在。”重庆工商大学校长、西南财大成渝经济研究院院长杨继瑞这样认为。

责任编辑/caoyanzhen.office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