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高处不胜“寒” 解密成都超高层住宅
房天下成都二手房网 2012-03-22 10:10:00 来源:成都商报
[提要]超高层住宅,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住宅多为30层以上。超高层住宅的楼地面价 ,但其房价却不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晚上六点四十,廖小姐将车停在每月花300元租来的地下车位上,停车然后乘电梯回到37楼的家。开发商卖车位的时候,她有事没赶上,现在只有租车位使用。廖小姐住的楼盘叫外滩,位于九眼桥头,去年才搬进去住。开发商在25亩地上盖了41层的五栋楼,约1200套房子。据廖小姐透露,目前外滩社区的入住率大约有80%,所以廖小姐这种有车一族要住这里,只能租车位。
根据我国使用的建筑规范,住宅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或者超过40层)的房屋,称为超高层。对于业主而言,超高层的居住体验完全异于普通高层,廖小姐就说,37楼比目前城东大部分房子都高,视野很好,春节的时候,在楼上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漂亮的烟花。每天晚上,在自家的阳台上,廖小姐也可以看到九眼桥漂亮的成都夜景。
不过,住在超高层之内,也并非只有漂亮的风景。安全问题、用水问题、电梯的使用问题都会对居住产生直接影响。对于此前鲜有超高层住宅出现的成都来说,这些都是房产界需要面临的新问题。而随着超高层住宅越来越多,成都市民不得不开始面对可能住在里面的全新生活。
不胜寒之高低分区 不胜寒之公摊
供水可以分,但电梯还没实现
尽管37楼可以看到成都的漂亮风景,但是也有让廖小姐感到头疼的问题,比如超高层住宅的电梯就没有像部分写字楼那样进行高低分区:在出门或者回家的高峰期,如果电梯里站了十个人,可能每个人都要到不同的楼层,也就是说,在她到家之前,电梯得停很多次,如此一来高楼层的住户到家时间会大大增加,廖小姐说,她到家 多用了近三 。不过这些超高层里的电梯其实速度并不慢,龙湖世纪的负责人说,如果中间不停的话,一 可以从负一楼直接到45层的顶楼。
虽然电梯还没有实现高低分区,但是用水的高低分区在一些超高层住宅里已经实现。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超高层住宅的供水有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串联式无法实现对高低层的分别供应,为了保证高层部分的用水只有逐级增加水压。而外滩采用的是并联式,也就是说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分别供水,互不干扰。廖小姐表示,自己住进去之后尚未遇到水压不足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她认为住在超高层,并没有感觉到生活不方便的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住户的增多,超高层住宅的电梯配比也有了大幅的增加,像外滩这些修建年代稍早的超高层住宅,梯户比还是三梯六户,但是现在,很多层数更多的超高层住宅则采用了更高的梯户比配置。万科海悦汇城正在销售的超高层住宅达到了六梯七户,在其他城市,深圳金域蓝湾150米,梯户比是四梯五户,而定位更为 的上海世茂滨江花园则是两梯两户。
不胜寒之公摊
超过20%,钢筋每平米多用120元
根据世联地产的分析,将建筑拔高是消化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的主要操作手法之一。
目前成都的几个超高层项目容积率都印证了这一点,蓝光凯丽香江的容积率是7.8,外滩的容积率10.3,而天紫界的容积率达到了12.7。
对于购房者来说,因为电梯数量的增加,电梯井等公共空间面积增大,购房时的公摊面积比例也不断提升。以万科海悦汇城为例,六梯七户的设置让电梯井的面积大大增加,所以公摊面积达到21%,而一般普通高层的公摊面积都在20%以内。记者在收集其他城市的一些超高层住宅案例时发现,公摊的比例 有的甚至达到了30%。
对于开发商来说,超高层住宅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龙湖的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仅仅是钢材这一项的开支,龙湖世纪就比其他30层左右的普通高层住宅每平米多投入120元。据业内人士介绍,住宅的高度提升之外,增加的成本除了钢筋水泥等材料之外,还有设置避难层、增加电梯以及在供水系统和安防系统等方面提高标准所产生的成本。
不胜寒之避难层 不胜寒之阳台
没强制要求,能免则免
根据此前我国的建筑规范,强制要求设置避难层的只包括酒店、写字楼等公共建筑,而对于住宅只是建议设置并未强制执行。不过,如今要求在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新的《住宅设计标准》,新增了超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在国内 系统提出了“避难层(区)”的设置规范:每平方米3人、间隔不超15层。
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天紫界、上锦美地等已建成的超高层住宅都设置有避难层,避难层有加压装置,避免烟雾进入,此外还有独立的照明系统和消防栓。据龙湖世纪的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避难层的实际使用效果,避难层平时很少对外开放。
不过也有将避难层做成休闲空间的,位于红星路一段的上锦美地,避难层设置在25楼,除了物业 用了几间房之外,其余的公共空间是很多业主平时打麻将看风景的地方。而新鸿基在香港开发 豪宅凯旋门,将第62层的避难层做成7大小型主题空中花园,联合组成4层空中会所,这也是成为凯旋门的一大卖点。据记者了解,由于成本较高,所以在目前没有强制执行的情况下,对开发商而言建避难层的原则是“能免则免”。
不胜寒之阳台
高层区域,没有强制封阳台
住在37层的廖小姐表示,自己所在楼层的阳台在交房时已经被开发商用玻璃幕墙封掉,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同样的户型,自己的房子要比低楼层的住户多出几个平方,买房子的时候多给了两万多块钱。
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对超高层住宅的高层区域封阳台是很多开发商惯用的做法。深圳万科金域蓝湾由于临海,47层的住宅楼从29层起就开始设置抗风玻璃幕墙。同样世茂开发的上海滨江花园、南京滨江新城的项目,在户型设计的时候就很少做大阳台。这样不但保证了外立面的整齐统一,也符合抗风安全的要求。
成都市场却有意外,龙湖世纪就修建了大面积的空中阳台,而且据龙湖地产的负责人介绍,龙湖世纪的高层区域也没有封阳台,而是用更好材质的栏杆来增加安全系数,龙湖世纪全部采用双层夹胶中空玻璃和金属铝板,金属烤漆工艺的栏杆。而超大阳台也是龙湖世纪在销售时的重要卖点之一。
成都商报记者 赵述锦
新闻链接
178米,不是成都住宅的极限
目前,像外滩这样的超高层住宅楼(楼高超过100米或超过40层,含住宅产权的 )在成都市共有6座已经建成,除了外滩、南三环内的42层的凯丽香江,红星路的上锦美地,还有九眼桥一环路外侧178米的天紫界、东风大桥头175米的朗御以及高达150米的龙湖世纪1号楼。
而成都目前还有更多的超高层住宅在建,目前位于华阳的万科海悦汇城正在销售分别为44层和50层的超高层住宅,而东三环外的首创也推出了总高150米,39层的超高层住宅百朗峰。此外,东大街上还有即将封顶高达176米的华置都汇华庭,ICC天曜组团的超高层建筑也高达120米,河畔新 2007年就宣布要在项目打造三栋超过150米的超高层住宅。
另外,建设中的成都银泰 ,住宅 楼的高度甚至突破200米。可以作为参考标准的是,北京银泰 的 柏悦府,其主楼的总层数是63层。
外埠经验 外地 超高层住宅
重庆:海客瀛洲
地址:重庆朝天门
楼高:195米、49层
景观资源:
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江景
深圳:万科金域蓝湾三期
地址:深圳福田区
楼高:150米、47米
景观资源:深圳红树林、海景
上海:世茂滨江花园
地址:上海陆家嘴
楼高:49-55层
景观资源: 黄浦江、外滩
香港:凯旋门
地址:香港九龙柯士甸道西1号
楼高:231米,79层
景观资源:香港维多利亚海湾
一般把 达到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住宅,称为超高层住宅。 超高层住宅,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住宅多为30层以上。超高层住宅的楼地面价 ,但其房价却不低。
超高层的界定
超高层的界定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在中国,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972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专门讨论并提出高层建筑的分类和定义。
1、 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到50米);
2、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到75米);
3、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 到100米);
4、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
超高层住宅的特点
超高层住宅多为30层以上。超高层住宅的楼地面价 ,但其房价却不低。这是因为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其设计的方法理念和施工工艺较普通高层住宅和中、低层住宅会有很大的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会大大增加。例如,电梯的数量、消防设施、通风排烟设备和人员安全疏散设施会更加复杂,同时其结构本身的抗震和荷载也会大大加强。
另外,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突出,多受人瞩目,因此在外墙面的装修上档次也较高,造成其成本很高。若建在 或景观较好地区,虽然住户可欣赏到美景,但对整个地区来讲却不协调。因此,许多国家并不提倡多建超高层住宅。
超高层住宅的弊端
自从美国“9·11”事件造成世贸大楼坍塌之后,人们开始反思超高层建筑的种种弊端。有关调查显示,超高层建筑的弊端不少。 首先,建筑成本高昂。建筑必须使用 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成本很高。建筑成本高,日常管理成本也不低,一些空置率较高的高楼因此不堪重负;
其次,不适用。超高层建筑里工作人员很多,要到达顶层甚至要在楼层中间换乘电梯。如果电梯出现故障,给使用者带来的麻烦更大。上下班的人流高峰,将造成楼层拥挤,超高层建筑周围也会出现人流高峰和车流高峰;
再次,影响城市景观,造成光污染以及诸多环境问题。
危险的还是安全性。超高建筑装修中使用了大量可燃性材料,建筑内部还分布着大量电线电缆,一旦火灾形成,火势会 迅猛。消防部门的云梯只有100米左右,如果300米的高楼出现火灾,根本无法进行救援。此外,还有地震、人为破坏等不可预见性灾难。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曾经撰文指出,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超高层楼宇无异于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纯粹是自找麻烦。可这并不能阻止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开发商、 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根本听不进专家的意见,都把超高层建筑作为标志工程、形象工程来搞,视之为地方经济实力的表现。据有关统计,中国大陆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接近60座。可喜的是,北京、广州已经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错误,因此开始反思并有抵制的意思。但愿那些正筹划修建超高层建筑的人们能够清醒起来,不要因为死要面子而活受罪。